阅读辅助

当前位置:

向零而进、碳寻未来
奋力推进“零碳党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4-15 09:37      来源: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宁波市委党校深入践行双碳战略,扎实推进“零碳党校”创建,奋力打好节能降碳组合拳,在推动绿色发展转型上走在前、作示范,为全市“争一流、创样板、谱新篇”贡献党校力量。

多元联动、“零”引风尚。发挥党校独特价值,释放宣传矩阵势能,加强系统协同联动,推动“零碳”从“新潮流”到“新日常”。一是深化“双碳”教学。将“双碳”战略内容纳入到教学培训体系,开发用好“宁波浙东能源环境交易所”等现场教学点,深入开展互动式、研讨式案例学习,编制双碳专项教材,增强领导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加强智库研究,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经济等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与生态福利绩效协同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等系列研究成果,努力为党委政府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建言献策。二是汇聚“控碳”合力。充分放大“朋友圈”优势,加强与发改、水利、机关事务、生态环境等部门联系,围绕零碳管理过程中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等,寻求业务赋能、信息共享和资源支持;打造党校系统零碳管理联合体,牵引10家县级党校深度参与,加强理念嫁接、工作衔接、资源对接,以“一盘棋”观念谋划,把当前和长远、整体和局部、全程和阶段有机结合,提升党校系统零碳管理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三是倡导“低碳”生活。围绕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推行“光瓶行动”“‘碳寻未来”“节约‘红管家’”等专项行动,开展“我为节能献一计”“节能改造我在行”活动,在柔性浸润中引导学员和教职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将节约意识内化成文明自觉、外化为行为习惯。  

多向发力、“节”尽所能。即坚持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将节能要求贯穿校院各项工作全流程,千方百计省成本、降能耗,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一是降低能源消耗。聚焦教学办公区、学员宿舍区、食堂和体育馆等能源消耗重点区域,逐步推行供暖通风空调系统、供配电与照明系统节能改造,用高效智能节能光源,根据室外光照强度、室内人员数量实现分区感应控制;优化电梯运行模式,采取电梯智能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等,持续降低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二是加强资源利用。积极践行零碳理念,对建筑主体及内部设施实施节能改造,对建筑物外立面及屋顶使用质量过硬的保温材料,积极加装节能窗户,进一步提升室内保温隔热性能。全面排查正在使用的生活设备,将不符合节能要求的洁具逐步进行替代更换,实现感应式或自闭式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水件使用率达到100%,生活水箱、消防水箱均设置溢流信号管和溢流报警装置等。三是实施绿色采购。坚决执行国家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要求,优先选用环境友好、节能低耗和易于资源综合利用的原材料、产品和服务。探索开展价值链降碳减排,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生产商提供符合绿色、生态、环保、低能耗的产品。自2023年起,采购的办公用品、家具设施等均要求提供产品碳足迹报告。

多维创新、“绿”色蝶变。即超前谋划新能源消纳工作,合理布局校园环境,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让大美党校焕发新颜。一是光伏增能。加强与本地能源机构合作,基于本校建筑特点,优化设计可再生能源设施,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一步盘活办公大楼、会议中心和学员宿舍屋顶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利用光伏可建面积,建成总装机容量近2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实现清洁能源利用率最大化。目前年均可发电达到190余万度,节约资金50余万元,减排二氧化碳约1800余吨。二是数智增效。自主研发用能智能分析模型,集成用能实时监控功能模块,24小时不间断分析校园用能情况,全景可视化追踪全校200多个用能设备实际情况,做到一旦发生故障及时触发预警系统,10分钟检修人员抵达现场、快速响应,有效提高因地质沉降导致水管破裂漏水的发现速度和处理准度,从源头关住点滴、堵住跑水。三是系统增势。聚焦“零碳”党校建设所需,以系统建设为抓手,推动各类资源保护和利用成效同步跃升。例如在校园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按照“渗、滞、蓄、净、用、排”总体设计思路,创新设计屋顶花园、透水沥青、路边蓄水沟、地下蓄水池、中心湖,达到80%雨水自净自用内循环,实现生态资源的重复利用;上线中央空调全链路控制系统,对校园南区和北区中央空调系统进行统一调控,冷热源机房设备、室内环境参数、气象预报数据、室外气候参数等进行监控管理,确保设备在合理区间运行,最大限度地使用好现有资源。

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