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
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创新手法、多管齐下,大力推进市民中心行政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抓好部署落实。3月初,市机关事务局会同市城管委、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联合印发《杭州市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10月底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力争全覆盖。为创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模式,市机关事务局紧密部署,环环推进,根据市民中心建筑结构特点和入驻的134家单位实际情况,率先在市民中心行政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二是加强宣传培训,浓厚工作氛围。在垃圾集置点醒目位置张贴分类标识,利用灯箱广告开展宣传,营造气氛同时进行分类知识宣传。邀请垃圾分类专业人员和属地城管执法人员对入驻单位联络员和物业服务人员、保洁人员开展专题培训,明确办公人员、物业服务人员在分类投放、收集环节中的责任。协调市城管委开展上门服务指导,明确每两名干部职工结对联系一家单位,一对一开展服务。对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形象而简单表述为“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吃剩是餐厨、难分扔其他”,便于机关干部职工理解记忆,有助于提升分类准确率。 三是创新服务方法,精准指导检查。开展上门服务指导的干部职工以高度的使命意识、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践行“带一张笑脸、递一张名片、送一本手册、上一堂课程、做一批示范、送一程服务”的工作要求,发放宣传手册,普及分类知识,开展现场指导,提供热情服务,全程当好垃圾分类宣传员、指导员、专管员、服务员、信息员。截至6月底,共计上门服务指导10批次。7月9日-10日集中对市民中心开展全覆盖暗访检查,累计走访楼层165层,检查办公室2115间。目前所有单位的办公室均严格实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质量优秀。检查中发现个别楼层茶水间和外围公共区域因外来人员错投,仍存在垃圾错分混投现象,检查组对发现的58个问题现场落实整改。 四是及时通报公示,形成比超氛围。3月份起,请市城管委市容中心组织一支30人左右的专业队伍与市民中心各单位开展结对检查指导,并印发“市民中心垃圾分类服务指导情况反馈”。如实反映了被抽查单位、楼层、办公室的垃圾桶内出现的分类不准确的情况。要求各单位及时开展自查自纠,逐步探索“可追溯垃圾分类机制”,即以垃圾分类实际状况“可追溯”到“最小单位”(如办公室),以最终的垃圾分类实际绩效“回溯”检验垃圾产生和分类的真实情况,切实抓好内部垃圾分类问题整改,形成垃圾分类长效机制。 五是借力媒体监督,助推工作开展。5月,杭州市综合频道民情观察室栏目对市民中心垃圾分类工作做了《垃圾分类 自上而下全覆盖》的报道。6月,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今日关注栏目做了《垃圾分类 机关先行》的报道。7月,杭州日报做了《10月底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力争全覆盖》的报道。通过密集报道实事求是讲成绩,客观实在说问题,媒体的介入和监督,进一步推动市民中心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下一步,市机关事务局将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力争实现市民中心范围内垃圾分类覆盖率、准确率均达100%目标,打造杭州机关垃圾分类金名片,在全省形成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巩固成果,树立标杆。垃圾分类是一项动态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到分类质量不下降、不反弹,必须建立稳定且可持续的常态化长效机制。下一步将试点建立“1个处室1名专管员”制度,进一步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及时通报公示,巩固成果不松懈。 二是常态宣传,形成惯性。加强与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健康办等单位的对接协调,争取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文明机关考核。开展经常性宣传、提醒,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持之以恒,促使干部职工切实从强制分类行为养成自觉文明习惯。 三是党员先行,营造氛围。为巩固市级机关党员干部垃圾分类成果,拟组织开展进市级机关工作人员集中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指导服务工作,推进小区、家庭的垃圾分类,促使市级机关党员干部当好社区、家庭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以自身实际行动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努力营造“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分类员”的浓厚氛围。 |
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创新手法、多管齐下,大力推进市民中心行政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抓好部署落实。3月初,市机关事务局会同市城管委、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联合印发《杭州市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10月底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力争全覆盖。为创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模式,市机关事务局紧密部署,环环推进,根据市民中心建筑结构特点和入驻的134家单位实际情况,率先在市民中心行政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二是加强宣传培训,浓厚工作氛围。在垃圾集置点醒目位置张贴分类标识,利用灯箱广告开展宣传,营造气氛同时进行分类知识宣传。邀请垃圾分类专业人员和属地城管执法人员对入驻单位联络员和物业服务人员、保洁人员开展专题培训,明确办公人员、物业服务人员在分类投放、收集环节中的责任。协调市城管委开展上门服务指导,明确每两名干部职工结对联系一家单位,一对一开展服务。对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形象而简单表述为“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吃剩是餐厨、难分扔其他”,便于机关干部职工理解记忆,有助于提升分类准确率。 三是创新服务方法,精准指导检查。开展上门服务指导的干部职工以高度的使命意识、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践行“带一张笑脸、递一张名片、送一本手册、上一堂课程、做一批示范、送一程服务”的工作要求,发放宣传手册,普及分类知识,开展现场指导,提供热情服务,全程当好垃圾分类宣传员、指导员、专管员、服务员、信息员。截至6月底,共计上门服务指导10批次。7月9日-10日集中对市民中心开展全覆盖暗访检查,累计走访楼层165层,检查办公室2115间。目前所有单位的办公室均严格实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质量优秀。检查中发现个别楼层茶水间和外围公共区域因外来人员错投,仍存在垃圾错分混投现象,检查组对发现的58个问题现场落实整改。 四是及时通报公示,形成比超氛围。3月份起,请市城管委市容中心组织一支30人左右的专业队伍与市民中心各单位开展结对检查指导,并印发“市民中心垃圾分类服务指导情况反馈”。如实反映了被抽查单位、楼层、办公室的垃圾桶内出现的分类不准确的情况。要求各单位及时开展自查自纠,逐步探索“可追溯垃圾分类机制”,即以垃圾分类实际状况“可追溯”到“最小单位”(如办公室),以最终的垃圾分类实际绩效“回溯”检验垃圾产生和分类的真实情况,切实抓好内部垃圾分类问题整改,形成垃圾分类长效机制。 五是借力媒体监督,助推工作开展。5月,杭州市综合频道民情观察室栏目对市民中心垃圾分类工作做了《垃圾分类 自上而下全覆盖》的报道。6月,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今日关注栏目做了《垃圾分类 机关先行》的报道。7月,杭州日报做了《10月底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力争全覆盖》的报道。通过密集报道实事求是讲成绩,客观实在说问题,媒体的介入和监督,进一步推动市民中心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下一步,市机关事务局将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力争实现市民中心范围内垃圾分类覆盖率、准确率均达100%目标,打造杭州机关垃圾分类金名片,在全省形成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巩固成果,树立标杆。垃圾分类是一项动态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到分类质量不下降、不反弹,必须建立稳定且可持续的常态化长效机制。下一步将试点建立“1个处室1名专管员”制度,进一步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及时通报公示,巩固成果不松懈。 二是常态宣传,形成惯性。加强与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健康办等单位的对接协调,争取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文明机关考核。开展经常性宣传、提醒,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持之以恒,促使干部职工切实从强制分类行为养成自觉文明习惯。 三是党员先行,营造氛围。为巩固市级机关党员干部垃圾分类成果,拟组织开展进市级机关工作人员集中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指导服务工作,推进小区、家庭的垃圾分类,促使市级机关党员干部当好社区、家庭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以自身实际行动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努力营造“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分类员”的浓厚氛围。 |
主办单位: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浙ICP备 12033674